小学“表情达意”类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 内容 - 盛大花园小学
教学科研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小学“表情达意”类作文教学研究报告

作者/来源:叶思思    发布时间:2023-04-09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 基于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前言提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和完善。”当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对个人写作能力的需求更注重实用性,而表情达意是作文最基本的交际需求,纵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表达与交流的要求,无论是第一学段(1~2年级)中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还是第二学段(3~4年级)中“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5~6年级)中“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都指明了习作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着力于研究作文教学中关于“表情达意”的能力的落实。

2. 基于学科性质

(1)学科特点

   《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最基本的作用和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工具性。首先,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好语言文字,教会学生如何用语言文字描写自然、反映现实、准确表情达意。

(2)教材特点

   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三—五年级的48篇习作内容中,涉及到“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类型的习作篇目高达28篇。在三年级上、下两册各8篇习作中,此类型作文更是高达6篇,占全册习作的75%。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可见“表情达意”这一习作能力在小学作文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屏幕截图 2023-04-09 210241.jpg

3. 基于现实情况

(1)社会现状

数字时代语言生活有了巨大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新媒体广泛影响社会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个人写作空间被大大拓展:发朋友圈、写微博、公众号、博客、论坛、大众点评、小红书、B站等新兴的社交媒体十分活跃,

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对个人的写作能力中“表情达意”这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想要快速、准确获取你的语言文字在表达什么,要抒发什么?因此笔者认为“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是广泛适用当下社会的写作能力。

(2)教学现状

①教学的重复用功

在深入不同年段“表情达意”类作文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作文类优秀展示课、比对不同年段教学目标等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表情达意”类作文教学中,目标设定、教学策略方面有许多重复雷同之处,如以下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和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的教学目标比对:(以下表述均依据教材原文表述)

屏幕截图 2023-04-09 210307.jpg

附教材原文表述:

《那次玩得真高兴》(三上):

把你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

写好以后大声读一读,看看你写的内容有没有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记一次游戏》(四上):

把游戏写清楚,还可以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

   以上两篇习作都涉及到“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的能力训练,比对以上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我们发现双方都抓住了“过程”、“心情”两个最关键的要素,在能力要求上《那次玩得真高兴》(三上)要求把过程“写下来”,《记一次游戏》(四上)要求把过程“写清楚”。分条比对两者的教学目标,我们发现十分相似甚至雷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很难具体把握把过程“写下来”和“写清楚”之间明确的界限,即指导到怎样一个程度算是到位,一直是老师们存疑的地方。

   同样的,“表达出当时的心情”是只需要篇末抒发感受还是须字里行间流溢出情感,这都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自我衡量把握的“灰色地带”。现实情况往往是你多教点,我也多教点,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位拔高,增加学生的负担,与国家“减负提质”的要求背道而驰。

②标准的随意上浮

   仍旧以以上两篇习作为例,随着教学要求的拔高,在实际评价时往往会一味掐尖,把特别的优秀习作当做是全体学生本应达到的水平。此时的评价标准可谓水涨船高,完全按照教材要求写出来的好作文被评为普普通通的中等作文。随着教师教学目标的拔高,心理定位的上浮,把个别优秀学生在天赋加持下写出来的优秀作文当做是一类好文,如此一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负担,根本没有兼顾全体学生,变成了针对小部分学生的培优。究其根源在于评价标准的随意上浮。

   关于“教学的重复用功”、“标准的随意上浮”两个问题,虽有备课组教研、大组教研进行研讨规范,但内容往往比较宽泛,各有侧重。即便大组内针对作文的纵向梳理往往各有重点,形同分享,没有就某一个作文重难点进行一到五年级的纵向研讨。对不同年级的老师或有启发性,却缺少指导性、实用性。

(二)研究意义

1.此课题研究着重关注成果的“物化”,在课堂实践与研究中,厘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表情达意”总体要求,梳理出“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 的写作能力要素,为小学作文教学指导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2.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将构建起的教学策略、嵌入式“阅读引导”环节,归纳出的落实“表情达意”的作文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实践反思后,细化并形成的作文教学“表情达意”指导手册,作为学校语文学科高地建设的成果,在托管学校、学区校际的学科特色分享,在语文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中发挥“教、研、修”一体的引领作用。

一、研究概况

(一)概念界定

   此文研究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表情达意”,可以分成“表情”、“达意”两方面来看待,关联新课标,我们将其具体表述为“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由于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中无习作内容,涉及到“表情达意”教学的内容集中在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故不在此研究范围之列。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梳理小学阶段“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等同类型作文,厘清其内在逻辑,遵循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培养小学生作文“表情达意”的能力。

2.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归纳“表情达意”教学方法,构建“表情达意”写作教学策略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经验。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 研究过程

   基于作文教学“表情达意”这一核心要求,遴选不同年段典型习作,进行教学设计,增强不同年段作文教学中关于“表情达意”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

(1)横向梳理

   每个年段全面整理涉及到“表情达意”的习作内容,梳理出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现已积累的实践经验总结。

(2)纵向关联

   设立跨年级作文教学教研活动,以“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研讨,找出问题的共性,分享宝贵经验,加强不同年级间相互关联,带动“表情达意”作文教学分层、细化实施。

(3)纵横交叉

   在跨年级作文研讨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学段的实践经验,抓住“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条主线,对小学阶段作文落实“表情达意”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厘清不同年段的写作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对交叉地带进行较为清晰的权责界定,不在低年段一味拔高,切实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从教师层面深刻认识学生写作中“表情达意”能力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查阅、整理相关书籍、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等文献,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情况,寄予文献之类的研究,为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2.实践反思法

  ——构建作文教学中“表情达意”策略和针对性教法,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广泛开展专题教研,将提炼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以“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策略与指导方法—提升表情达意能力”为路径,通过小学生作文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不断完善策略与方法。

3.经验总结法

  ——结合自身执教的高年级作文课中“表情达意”的教学经验,深入中低年级听课、上课,通过现场调研的调查分析,吸收不同年级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积累不同年级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于异中求同,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螺旋上升“表情达意”作文教学体系。

二、研究成果

(一)制定教学指导手册

* 增强指导性

   各年段针对该类型习作要求提出教学要求、教学指导,细化实施要求,内整理收录了典型教学案例,不仅明确了“教什么”,而且强化了“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切实发挥手册的实用性。

* 注重衔接性

   注重学段衔接,基于对不同学段学生写作中“表情达意”能力的评估,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不同年级中注意能力训练上的衔接,不可过早下沉,不可一味拔高。

* 体现连贯性

   遵循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和写作能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典型性习作为教学载体,以落实“表情达意”能力为主线,整合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资源等,构建纵向写作教学任务群,连续一贯地落实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关于“表情达意”的要求。

指导手册遵循以下思路设计:

屏幕截图 2023-04-09 210326.jpg

* 表情策略:

1. 引入嵌入式“阅读引导”

   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标准(2022年)》专门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体现了对文学作品阅读的高度重视。我们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进行了嵌入式“阅读引导”。

(1)感性——借助他人经历,触发自身的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相关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片段,使学生接触、浸润在丰富细腻的情感中,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每个阶段跟随阅读进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真情实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借助他人的情感经验帮助自身启发情感,触发自己在写作中的情感唤起。

(2)理性——聚焦语言文字,培养表达情感的能力

   基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展开嵌入式“阅读引导”,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要注意体现学段差异,尤其是不同学段的写作能力进阶。抓住“表情达意”的主线,注重阅读方法指导,不要把嵌入式“阅读引导”仅仅变成积累好词佳句。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意识地学习、运用,同时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积累优质语言材料。

   在嵌入式“阅读引导”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避免仅仅积累华丽辞藻的顽瘴痼疾。以冯骥才的《泥人张》为例:

原文片段: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以上片段写出了泥人张是如何反击海张五的,描写精彩,语言幽默,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人物的神韵,读来让人趣味横生。如何就此进行嵌入式“阅读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简洁生动的动作描写: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再去关注准确传神的外貌描写: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从理性角度看待嵌入式“阅读引导”,通过聚焦作者的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自身表达情感的能力,积少成多,必然会有质的改变。

2. 调动实际生活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嵌入式“阅读引导”中借助他人的情感经历,触发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是一种帮助学生情感唤起的路径,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体察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体悟方面能“发乎于心”。

   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学科一直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和结合,放在情感体验上更是如此。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是写作中“表情”的源头。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只有调动自身实际生活经验才能做到真情流露,持续不断发生的生活日常就是学生最好的情感源头。

(1)理论——依据语文教材

   在“表情达意”类作文中,调动实际情感经验是写作的第一步,教材此类习作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研读习作教材时要充分关注教材中关于“情感唤起”的表达,合理运用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以便更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下例子:(相关内容已用横线标出)

①三上:《这儿真美》

   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

②三下:《中华传统节日》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③四上:《我的心儿怦怦跳》

   你有过上面的经历吗?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同学之间说一说,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

   以上教材中的习作内容都注重调动学生的实际情感经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不可忽略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情感唤起的内容。

(2)实际——加强交流讨论

   上文提到的嵌入式“阅读引导”其对学生的情感启发是单线程的,一般我们放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阅读,在课堂上进行指导。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最传统的课堂形式——讨论。生生相互交流分享情感体会,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同龄人的情感体验更为接近,相互讨论更能触发各自情感经验;二是无论是同桌、小组还是全班,交流讨论都是一个实时的高效的方式,可以双向多线实现情感启发。

   如何在“表情”层面,调动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从理论和实际出发,以四上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附:教材原文及教学片断实录

1681045989832423.jpg

一、联系生活,引发习作话题

师: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心跳声音频),猜猜看他的心为什么会跳得这么快?

生1:他很紧张,害怕,也有可能是激动……

生2:人刚刚跑步或者剧烈运动也会心儿怦怦跳。

师:那你们有过这样心儿怦怦跳的经历么?谁来说说?

生3:我有一次钢琴国际大赛,在等待上台的时候我就已经紧张得心儿怦怦跳了。

师:你别说,等的时候比上台还紧张。

生4:我是上次我们班得水痘,然后去打针,就是水痘疫苗,我就非常害怕。然后就心跳得很快。

师:打针,那可疼得很,老师也害怕。

师:原来大家都经历过心儿怦怦跳的事,这样的心跳经历让我们印象深刻,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板书标题,注意这个“怦”它是心字旁)。

师:写作文,读题目很重要,一起来读,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5:要写一件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

师:说得对(指题)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心儿怦怦跳的事。打开课本119页。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师:谁来说?对了(出示并泛红)要写的是一件事情,注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别忘记,学会修改很重要。

(板书:事情 经过 感受 ;贴爱心图案)

二、解读要求,指导自主选材

师:看书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素材,你们有过上面这些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先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生6:我也有一次参加运动会百米比赛,我们班就我一个人进决赛,我觉得责任很大,怕自己输了。

师:嗯,压力还挺大的。

生7:竞选大队长的时候,我的稿子已经背得很熟练了,但我怕自己忘词,还怕同学们不选我,非常忐忑。

生8:我跳短绳虽然只是三等奖,但可以上主席台领奖,我很兴奋,而且前一天晚上就在期待。

师:你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老师相信除了书上提供的这些素材,(出示图片)你们还一定经历过更多的心儿怦怦跳的事儿。

师:好好回忆一下,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在学习单上写上3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

生9:我爸爸有一次出差去新疆,去了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我们去机场接他,我的心里可激动了。

生10:我和奶奶下楼散步,奶奶去扔垃圾,让我迟点再去,然后我一个人穿过小花园去找奶奶的时候,路灯不是很亮,我一个人走夜路,老觉得有人跟着我,挺害怕的。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交流,一定打开了你的思路,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么多事情中,哪件事是让你至今想起来心儿还在怦怦跳。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勾上三颗星心(师巡视)。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充分依托教材,在导入环节,根据教材提示来进行情感唤起;通过生生相互讨论,进行情感启发,拓宽学生选材。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将教材和学生联系起来,将理论结合实际做到了实处。

* 达意策略

1. 搞清六要素——提供达意支架

   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借助六要素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文章的整体结构框架,为“把事情写具体”提供支架。在表情达意类作文中能够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并合理安排六要素的详略,可以说是具备了基础的“达意”能力。

(1)时间要素

   一般来说, 在作文开篇时就应交代时间。对于时间要素的交代可以通过直接呈现或间接呈现的方式。直接呈现即直接交代日期。间接呈现的方式即不直接写出日期而是通过记叙和时间具有相关性的事物或环境,间接告诉读者该事发生的时间,如五下课文《少年闰土》开头交代“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是夜晚。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具体篇目,我们可以多次反复对如何交代时间要素进行单项训练,丰富学生的表达,增强文采。

(2)地点要素

   地点要素也应该在作文的开篇就交代清楚。同时间要素一样,地点要素的记叙也可以通过直接交代或间接交代的方式。直接交代即直接告诉读者这件事发生的具体位置。间接交代即通过记叙和地点相关的事物或环境,让读者推测出该事件发生的地点,如三上课文《那一定会很好》开头写道“种子被泥土紧紧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可以推测地点是在地底下。对于表明地点的语句,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现,鼓励学生尝试多样表达。

(3)人物要素

   人物要素非常重要,一定要交代清楚,因为人是事件的触发者,事件的发展与人物的言行举止是密不可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交代人物要素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直接,在此不做赘述。

(4)起因要素

   起因要素即指事件发生的原因。起因是事件的“头”,不可或缺。常言道“顺理成章”,凡是皆有起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清楚,下文才能顺其自然地发生。

(5)经过要素

   经过是作文的主要部分,是“六要素”中最需要发挥笔墨的重点。对于经过的记叙不但要清楚,还要具体。

(6)结果要素

   只有将一件事的结果表达清楚,读者才能窥见事情的全貌,进而体会中心思想。所以结果要素在作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鉴别作文完整的显著标志,又是作文主题的体现。

2. 围绕中心布局——把经过写具体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是写清楚事情的支架,但有了支架不一定能把作文写好,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等都是学生实际写作时会遇到的问题。哪个是需要详细写的经过部分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审题,围绕本次习作的中心来确定需要详写的经过部分。

   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是“写具体”。教师要注重描写在作文中的运用,把一件事写得更加具体,避免仅靠叙述,即我们常说的“记流水账”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具体”在字典中的解释是“细节方面很明确的;不抽象的;不笼统的”。作文不外乎采用叙述和描写两种写作手法,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

   小学生练习写一件事,也就习惯于只是记叙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知道重要的在于如何去描写它,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就事论事,事情交代得明明白白,可是却并不生动传神,也不具有感染力。因此从问题出发,笔者尝试从“叙述”和“描写”两大方面,从教学层面来切实提高学生“达意”的水平。

(1)叙述

   文似看山不喜平,表情达意类作文同样如此,在小学阶段教学中我们很少对学生叙述进行细微化的指导,要求叙述完整即可,可在评价时却希望看到有情感起伏变化,情节巧妙曲折的佳作,实在是南辕北辙。因此在叙述指导这块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迫切需要加强的地方。为避免加重学生负担,知识过度下移,以下叙述技巧均以课文为例,此举也是为我们一线教师和学生减负提质,追求真实的效益。

①结尾反转

   反转是指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与原先预想的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给学生这样的叙述技巧,鼓励学生适时尝试。反转不是刻意追求戏剧化,它追求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如课文《麻雀》一文中,开头猎狗对小麻雀虎视眈眈,小麻雀必死无疑,到最后老麻雀竭力嘶喊,竟然吓退了猎狗,这样的结局显然与之前预设的完全不同,这样合理又出乎意料的反转,如果学生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去运用,必能给文章增色不少。

②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如课文《手指》中写道“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通过对大拇指外形上的贬低,再加以转折突出其肯吃苦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制造误会

   在文章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如课文《刷子李》中,徒弟曹小三看到粉刷高手刷子李的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误以为师父把粉浆粘在了裤子上,原文写道“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之后师父将裤子一提徒弟才发现是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通过这样一个误会显示出了刷子李粉刷本领的高超。小学生经常会在习作中采用这样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为了制造冲突而制造误会”,这就是我们在评阅作文时经常会遇到“假大空”的“假”,作文缺乏了真实感,就很难打动人。

④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可以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如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临死前伸着的两个指头是什么含义,随着亲人们几次猜测,严监生的几次摇头否决,将悬念推至高潮,紧扣着读者的心弦,这样精彩的悬念设置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是我们高年级学生值得尝试学习的。

(2)描写

   描写是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写作手法,从描写的对象上来看,描写可以分 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在表情达意类作文中运用描写是为了把事件的发展动态,真实形象地再现出来,给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感觉。在小学表情达意类作文写作时一般运用到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是对人物言行举止的关注,把人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语 等用描写的方式把它放大,使读者如见其人。人物的言行举止与事件密不可分, 是人物在事件当中的具体表现。在表情达意类作文中,人是事的主角,要想把事件的经过写具体,就需要去还原事件当时的真实情况,把事件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描绘出来,通过对事件中人物细节的刻画,再现事件发生的过程。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①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可称为肖像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如人物的容貌、衣 着、姿态等进行刻画,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课本节选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其中描写祥子,“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段外貌描写是为点明人物性格服务的,它清楚地揭示了祥子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我们小学生在习作中的外貌描写往往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借助这样典范的例子,我们可以精准指导学生进行外貌描写的学习。

②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在某一情境下所做出的动作反应,借动作显 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态度、思想等。如课文《景阳冈》中,“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这一连串描写武松醉酒后打虎的动作,不光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把武松的勇猛体现得淋漓尽致。

   动作描写在课文中出现频次很高,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整体规划,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教学,不是每一个动作描写都是可以作为范例讲解,运用到学生习作中的,教师要特别注意筛选。

③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活动进行描写,以显现出人物在一定 的环境下的心境,这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面对同伴的质疑,“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以及文章最后结尾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就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这一连串的追问,写出了“我”的疑惑。到事情最后,“我”也没能明白,这是非常符合一个小孩子的心理认知水平的。

   学生在进行心理活动描写时,往往会进入上帝视角,全知全能,常常会去描写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十分牵强,因此在进行心理活动指导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心理活动是性格的内在揭示,不能随心所欲。

   对人物的描写不必面面俱到,根据具体的习作要求应有侧重地加以选择。我们仍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例,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落实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指导。

附教学设计:

环节三:聚焦心跳,建构写作方法

1、今天我们着重要学的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让别人读来也能感同身受。先来看一段这位同学写的,(出示例文)自己读读,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我”的心儿是怦怦跳的?

   例文:教室里静得出奇,四十五双眼睛仿佛直直地盯着我,老师呀老师,你明明知道我最胆小了,为什么偏偏要我上台呢?台词这么多,万一忘记了怎么办?万一同学们笑我,我该多难为情?我清清嗓子,把紧张到颤抖的双腿紧紧抵着桌子,双手用力地抓着裤腿,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我的演讲。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但我的眼睛一直不敢往下看,裤腿被我攥得越来越皱。“快了,快了,快完了!”我不止一遍地在心中提醒自己。我的心儿跳得越来越快,我的演讲速度也越来越快, 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终于结束了漫长的三分钟,尽管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心依然怦怦跳得厉害,此时我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湿了……

2、全班交流。

生1:“老师呀老师,你明明知道我最胆小了,为什么偏偏要我上台呢?台词这么多,万一忘记了怎么办?万一同学们笑我,我该多难为情?从他内心的想法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紧张和害怕。

点评:在心跳得厉害的时候,我们就会左思右想,前思—后想,甚至还会胡思——乱想,内心想法就多了。(板书:内心想法)

3、除了内心想法,我们来看看小作者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反应?

生2:“我清清嗓子,把紧张到颤抖的双腿紧紧抵着桌子,双手用力地抓着裤腿,深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我的演讲。”

点评:你很会发现,我问问看,你紧张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反应?

生2:我会手心出汗,甚至腿发抖,还会咬嘴唇。

4、嗯,当我们心儿怦怦跳的时候,身体必然会有一些反应。(板书:身体反应)

5、师小结方法:你们看,写出内心想法和身体反应,也就把心儿怦怦跳写具体了,我们合作着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作者的描写。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对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指导借助例文,聚焦文章中心——心儿怦怦跳,从课堂上学生的实际生成进行指导,“内心想法”和“身体反应”对应的就是人物描写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必拘泥于渗透给学生这样的专有名词,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来顺势引导,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和模仿。

④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对人脸部的表情进行刻画,是显现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这样刻画周恩来的神态: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对周恩来的神态进行刻画,结合人物当时的语言,读者可以体会到周恩来内心的坚定,宏伟的志向。

   小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神态的词汇,我们可以通过精彩的片段,带领学生体会神态是为了显现人物心理,神态描写要与当时人物的心理相符合。而不仅仅是堆砌描写神态的好词好句。

⑤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通过记录事件中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语言描写 能够突显人物的性格色彩,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课文《梅兰芳蓄须》中,日本侵略军为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必须登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这样的语言描写虽然语句简短,但分量很重,体现的是梅兰芳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

   在小学生习作中,语言描写会变得一一记录人物的真实对话,长篇累牍,且缺乏可读性,在作文新授、尤其是讲评课时我们不要过分推崇这样的语言描写,也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恰当的规范。

3. 重视头和尾——规范文章结构

   关于开头结尾的作文研究材料很多,反而让我们教师无所适从,笔者仍旧抓住“表情达意”这条主线,从最终目标出发,根据此类作文中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研究和跟踪指导,争取整理出较为适切的、可具操作性的教授开头结尾的方法,提高一线教师指导“表情达意”类作文开头结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可以从表情达意的内在要求入手,开头或结尾都可以用一到几句话落实“表情达意”的需要,即用简短的几句话既把事件说清楚,又把情感表达出来。以下各以三四五年级中表情达意类习作为例,具体说明在“表情达意”类作文中,可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开头结尾的指导。

(1)三上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开头:“好啊!你敢偷袭我!”“有本事来扔我啊!”厚厚的雪地上,我和小伙伴们正欢快地打雪仗呢。        

   结尾:那天晚上,我又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我们又接着白天的战斗打起雪仗,欢乐的笑声一直在雪地上回荡……

(2)四上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开头:一想起那次上台演讲的经历,我的心儿就怦怦跳。

   结尾:直到现在,回想起那站在台上的感觉,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3)五下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开头:作为蝉联多届的长跑冠军,我一直认为运动会上800米的金牌非我莫属,可没想到这一次,我尝到了不同的滋味,那种滋味酸酸的、涩涩的……

   结尾:这次比赛虽然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深深地懂得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说明:点明事件处已用横线标出,抒发情感处已用波浪线标出。

   读完以上几篇习作的开头结尾,我们发现表情达意类作文的开头结尾,可以尝试从“表情”+“达意”这样的模式去进行最为基础的指导,同时我们发现,当开头和结尾都能做到简要地表情达意时,首尾呼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涉及到主要事件和思想情感。

   必须说明的是,作文的教学并无金科玉律,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上对表情达意类作文开头结尾的指导仅仅是一种兼具广泛性和适切性的尝试。

   小结:以上分析研究思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构思一篇表情达意类作文时,学生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事,即上文讲到的第一步:交代清楚六要素,为“写清楚一件事情”提供支架;第二步需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决定哪一部分是需要详写的经过,做到详略得当,以及如何写详细、写具体;第三步:关注出色的开头和结尾,在开头和结尾中能简要说清事件和情感,如此首尾呼应,文章完整。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才能面向全体学生,提供适切实用的指导。

(二)研制评价质量标准

1.多个维度

   新课标(2022)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为实现和探索“教—学—评”一致性,为提升学生习作中“表情达意”能力提供参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表情达意”这一能力时,各年段应根据该年段学生现有写作水平,结合课程习作内容要求,从多个维度整体刻画学生须达到的写作能力,抓住“表情达意”这一关键,明确评价重点,精准描述各年段学生在“表情达意”中的关键表现,引导和帮助不同年段教师把握作文教学中落实“表情达意”要求时的广度和深度,为教学实施提供准绳。

2.多种功能

   在国家“双减”的政策下,小学阶段的作文评价更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我们提供的评价标准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①标杆和导向:标准应一目了然,能从中清楚知道“表情达意”类作文所应达到的水平。

②参照和比较:评价标准应罗列维度供学生自身进行对比参照。

③改进和激励:学生从评价标准中可以得到启发,丰富或者修改自己的作文。

3. 多方参与

   在作文评价中,评价主体需要发散,不仅仅是本班教师,还可以以量化的标准进行生生互评,如果能够这样尝试,那么学生在“表情达意”类作文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得知的标准运用于实践中,在不断比对的过程中更加明晰自己习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在评价中学习与进步。

附评价要素表格:

1681045818718945.jpg

说明:

   评价结果以字母ABCD表示。 A:好  B:较好 C:一般 D:未体现

   这份评价标准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分为三级目标,逻辑清晰,使师生清楚明晰每一层级所需关注的要求;第二,细化表情达意类作文写作能力,评价标准具有操作性;第三,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学生的习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定,还由学生自己、同伴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评价的参与度,对结果的关注度。

三、研究效果与反思

(一)实施效果

1. 明确权责

   规避了小学作文教学指导中很多重复用功之处,为不同年级教师更为清晰地明确了“表情达意”这一类型的作文训练,在各自不同年级的权限与职责。使教师在指导“将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的感受”时,更能关注到所面对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写作水平,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宽泛地一股脑儿地将作文“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和盘授予,面面俱到甚至越俎代庖,却效果甚微。

2. 减负提质

   聚焦了作文教学中的关键而具体的问题,来推进校本作文教学有效教研,进一步精简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明确了学习难度与广度,也进一步明晰了教师教到什么程度,真正做到了减负提质。

(二)实践反思

   此课题报告寄希望以小学作文教学中“表情达意”为圆心,向不同年级辐射,带动校际作文教学研究的精准性,实用性,适用性,虽然期间深入各年级教材、课堂、教研,充分调查了现有情况,但限于时间精力有限,难免有各种不足之处。

1.建立合作开发机制

   后续希望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如下转变:不同年级教师就“表情达意”这一圆心,从周边向中心辐射,不断充实完善教学指导手册,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能在滨江学区内进行实验推广。

2.进行跟踪性考察

   需要建立更为准确合理的跟踪性考察,掌握在改进教研、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写作当中“表情达意”能力目标的达成程度,需要收集更多反馈情况,进行更长时期的观察,学生需要较长的学习周期,教师也需要较长的教学周期。

3.引入跨学科支持

   在教师系统收集学生写作中“表情达意”的各项反馈情况后,最好能借助数学学科的帮助,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统计,对结果进行数值化处理,需要引入更易于观察、便于测量的评价工具。以便更好针对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真正实现对问题的科学回应。

   有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多方参与,方可争取做到:

   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出发,提高研究的精准性;

   去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中雕琢,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于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提炼,提高研究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晓宁.小学作文如何写事[J].好作文,2022(13):23-24.

[3]许海青.统编版七年级语文记事类作文教学的课例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20.

[4]刘悦.初中记叙文写作评价的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5]谢乐乐.基于微型写作课程理论的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设计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6]高颖.浅析活动类作文指导策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12):30.

[7]竹永萍.小学记事作文现状调查与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