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与学科育人的有效融入
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作为副班主任,我深知配合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素养的全面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多年担任高年级副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协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探索了“基于班级管理和学科育人”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形成了副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亮点”。
一、提高学生垃圾分类能力的班级主题活动纪实
时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国热议的环保话题,为了配合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我校少先队的大队部将“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纳入了班集体教育的一个“系列专题”。了解班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树立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他们垃圾分类的能力成为了我(副班主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一个“基于班级管理和学科育人”的一个结合点和着力点。
(一)了解我班学生垃圾分类的现状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的时间还较短,虽然有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宣传,但小学相应的教育课程方案还未跟上,也没有配套的教育方案和活动素材,小学生对垃圾的具体分类缺少生活常识和科学认识。为此,配合大队部和五2班班主任开展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我在班级中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
1、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
(1)同学们,你们家里平时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A 整袋一起处理 B 分类后处理 C 根据实际情况
(2)在同学们生活的小区里,有专门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吗?
A 有 B 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 C没有
(3)同学们,你们觉得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A有 B 没有必要,太麻烦 C 不确定
(4)如果校园里有分类的垃圾桶,你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处理?
A愿意 B太麻烦,不愿意 C不知道
(5)在家里,垃圾一般是如何处理的?
A.不出售也未处理,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B.除废品出售外,再分类后投放垃圾箱
C.除废品出售外,其余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6)同学们,你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后,会将这些知识告诉你的亲人和朋友吗?
A当然会 B 不会 C不一定
(7)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倡导垃圾分类吗( )(可多选)
A 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资源的再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于经济,社会与坏境的和谐。
B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
C 垃圾分类可以节约处理垃圾的费用,创造财富。
(8)小朋友们,以下哪些是垃圾分类标准之一呢?( )
A 可回收垃圾 B 有害垃圾 C 厨余垃圾 D 其他垃圾
(9)同学们,你认为:报纸、电池、落叶分别属于哪类垃圾( )
A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B 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C 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
(10),这两个图案是什么意思?
A 其它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B其它垃圾、可回收垃圾 C 可回收垃圾
2、全班49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全班仅有6位同学获得满分,大部分同学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表示、分类方法都不清楚,不少家庭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笔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一是学生家庭缺少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垃圾分类”刚推行,许多小区内还没有完善的配套分类的设施,家庭中如果和老人同住,老人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就更加淡薄了。二是垃圾分类还是比较科学性的,当下还是缺少垃圾分类认识的教材,老师们对分类标准也是模棱两可,学生对其认识也就更加模糊了。
(二)培养班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现状和分析结果,我认为,树立孩子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能力,其最有效方式就是家校协同与配合。首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学校,家长的认识和言行对孩子影响更大,所以提升家校协同教育的意识才能事半功倍;其次,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着力“垃圾分类”的宣传,并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此的一家一校互动联合,必能起到内外兼修的作用,使得班级学生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在副班主任配合班主任开展垃圾分类的教育中,我选择了几项策略并在班级中尝试了集体教育的系列实践。
1、将垃圾分类融入孩子的家庭生活
2018学年末,我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介绍了“垃圾分类”的集体教育的活动规划,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配合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几个方面:(1)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时刻督促提醒孩子进行垃圾分类 (3)鼓励孩子指导家中的老人进行垃圾分类。经过几周的实行,家长反映孩子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面对家中每天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孩子都会认真研究这些垃圾的种类,甚至去网上查询资料,不少孩子还把家中的常见垃圾分门别类制作成表单,贴家庭垃圾桶旁,还有孩子成了家中垃圾分类指导员,教导家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习垃圾的分类标准,并将经验在晨会上对全班进行分享。
将垃圾分类成为学生在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分类的理论依据和分类习惯变成了一项重要的工具,孩子就有学习和坚持的动力,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相互融合,无疑是给孩子搭建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创设了实际情境,使得孩子在学习垃圾分类过程体验更生动,更有乐趣。
2、班级中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学习垃圾分类要从理论基础开始,面对生活中产生的五花八门的各种垃圾,难免有不确定该如何分类的,所以笔者一直鼓励孩子在网上查询垃圾分类的资料,全班学生按学号轮流,每天有一个学生在晨会课介绍一些比较特殊的垃圾属于哪种分类,出一些题目进行抢答,形成了“天天练”的模式,学生对这项活动参与度很高,每天当值的学生都很用心地准备资料,这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举两得。每两周班级会举行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笔者会搜集30-40道垃圾分类的题目,竞赛内容除了比较普及基础的分类知识,还囊括了学生“天天练”的抢答部分,竞赛得分最高的5位同学可以获得“环保达人”的荣誉称号和一份奖品。对参与竞赛,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几个特别认真的学生把每日天天练整理成笔记进行复习,制定竞赛提高了孩子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在校的课余活动,真正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3、设立监督员机制,提升责任意识
家长会后,我组织家委会给班级教室添置了分类的垃圾桶,为了更好地对日常垃圾进行分类,我设立了“环保小卫士”的监督员职位,每天由两位同学当值,课间对同学们扔的垃圾进行督查。早些时候,五2班学生在教室里吃点心和牛奶,有偷偷把吃剩的点心包装袋和没喝完的牛奶直接扔进班级垃圾桶情况,给值日生清理垃圾桶带来很大的麻烦。现在设立了“环保小卫士”的监督员机制,湿垃圾桶里再也没出现过剩下点心的盒子,扔牛奶盒的也会确认里面的牛奶喝完了,把牛奶盒压扁才能扔进垃圾桶。
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一个半月后,我班再次做了“垃圾分类问卷”,针对垃圾分类标准,标志等知识进行测试,这次学生的完成情况非常优异,20题全班正确率达到95%,问卷还调查了学生目前家庭垃圾分类的现状,施行垃圾分类的达到100%,问卷中还让孩子谈谈垃圾分类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你有哪些体会……孩子们表示自己做的事是有很大意义的,美化了小环境,保护了大环境;还有孩子觉得自己帮助家人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自己的能力受到肯定,很有成就感;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卫生习惯都改变了,觉得自己越来越文明了。字里行间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笔者看到学生的行为习惯,意识,素养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见推行的这些举措切实有效,如果能在全校进行推广,势必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因此在副班主任的工作和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着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副班主任和数学学科教师,我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想尽各种教育办法,力图改变一部分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计算粗心大意等“坏习惯”。因此副班主任的职责和学科教师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养学生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提到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到了语文的预习——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对于数学的课前预习,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实际意义,没有体会到预习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常常会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学生由于自学能力有限,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求他们预习什么?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简单地看看数学书,做做课后练习而已。长期下来,学生对预习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预习成为一种形式或口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我采用“列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任务”的方法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
预习导航1
如,长方体:▲研究顺序: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
▲研究内容:数量、形状、大小、长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数一数、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如,正方体:▲带着研究长方体的研究经验研究正方体,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预习导航2
写一写我有哪些发现?想一想”例题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该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
预习导航3
练一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通过预习,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有初步的了解。上课时,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并且会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倾听的习惯相对较差,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他们时常在课堂上自顾自的“走神”。当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会有叹气和垂头丧气的表现,以至于不停同学的回答,因此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倾听别人的见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于是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还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排序题中按从小到大排列看成从大到小排列;在文字题中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如“6个8的和”理解成“6与8的和”),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出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与习惯加以培养。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4、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日常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书面作业做错了自己也能独立改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自觉检查的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作业马虎现象是典型的良好作业习惯缺乏表现。也有极个别的学生就爱抄袭别人的作业,别人怎么做,他就怎样写,别人说是多少,他就写多少。这些学生就没有养成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的习惯。因此我的教学班中,要求他们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发现表现好的就及时表扬奖励,发现马虎作业的学生,我强化他们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采用做完作业自己先查,不让同伴找到我的错误。平时做作业批改中,我经常提醒同学们要检查;针对各种数学题型,教给他们一些检验和检查的方法等等。这样培养他们自觉检查的习惯,对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帮助。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及其重要。作为副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我,必须用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爱塑造全体学生良好品行,用情呵护每一朵的花儿的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