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之中,早在汉朝就已出现的中华诗词历经历史的积淀与打磨,成为了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闪耀至今。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小令,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歌词赋不仅展示了历代大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形象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更给予我们后人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无尽的人生启迪。
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香炉峰峰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的绚丽壮美景象?读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时,你又是否看到了在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天空中,一群鹤排着队形冲上云端?你是否感受到了秋天似乎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中华诗词能让我们足不出户,云览天下,给予我们小生活中的大格局。
读到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能警醒我们追求真理,不断完善自我;读到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能激励我们在挫折面前不要退缩;而苏轼的“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启迪我们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中华诗词包含的哲理博大精深,读懂一句,受益一生。
还有王维的“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引发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深沉怀念;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感受到的是边塞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朋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爱国情……难怪有人说,诵读中华经典诗词,可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一种博爱和一种力量。
而回顾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他们都热爱古诗词。毛主席曾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来赞美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创繁荣局面的美好前景。周总理曾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鼓励有志青年要投身祖国需要处,为祖国奉献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来激励广大师生要将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变为现实!
同学们,常言道: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就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开阔眼界、净化心灵、端正品行、提升修养,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小公民。
陈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