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学校语文组在王校长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一直在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独立修改、完成、分享习作的习惯。今年秋季,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让我们更坚定了要向课堂35分钟要效率的决心,积极探索更符合学情,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教学手段。下面从几个关键词谈谈自己在写作教学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一:攻破难点
一难:难选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在写作时犯难,一难就难在选材。
笔者认为,片段式练笔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为了让练笔的效果最大化,教师要学会选择练笔的内容。教研组每次备课,都会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的关注点有时在课后练习,如《落花生》一课,让学生观察,并试着写一写身边这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如语文园地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成语的意思,这也是一个画面描写,引导学生先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用上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展现情景。当然,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对于身边的一些新鲜的人、新鲜的事。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帮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及时捕捉那一个个小镜头并积累。
再者,有了日常的积累,学会精选素材也很重要。每次习作课前,我总会提前两天预告本次习作的内容,让学生们自己先想一想曾经经历过的哪些事、哪些事物、哪些地方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让学生有备而来。当然,老师也要备充分,要让学生写的内容,教师心中至少要有6—10个素材。例如:本学期的第一篇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学生会写些什么,又能写下什么呢?教师不是等着学生的回答,再去归类梳理,而是课前就要备足文章。由于这是第一单元的习作,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物抒情,因此,它不单是一篇状物的文章,而是围绕心爱之物要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课前,我便梳理了以下几个类型的选材:动物篇(日久生情,渐生喜爱之情);植物篇(精心照料,体会收获的快乐);友情、亲情篇(物品的来历,见证友情)、制作篇(亲手制作,品尝成功的喜悦)、科技篇(高科技改变生活)。事先备足了课,进入课堂就有了底气。习作课上,当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后,我便以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站起来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想写什么,为什么写。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当学生纷纷交流写作内容后,教师就要紧扣题眼,追问一个“为什么写?”其实这是在帮助学生进行材料的筛选。学生们在交流时提到了很多的事物,如:一个娃娃、一只小狗、一辆自行车……那么究竟什么才能算是心爱之物呢?让学生们通过讨论,选出更能体现出称得上“心爱”的东西,这一定是带有情感因素的,这样一来也为文章最后的情感表达做好了铺垫。
当然,对于一些习作方面略有困难的孩子而言,要求不能太高,一定不要强求标新立异,哪怕是写一些比较老套的内容,只要是有感而发,又或者是借鉴阅读过的内容,也绝不要否定他们。因为,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如果这个孩子能力一般,他只要能够做到结构完成,语句通顺,能写清楚一件事就可以了。
二难:难开头。说到习作,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落笔开篇最困难。头开好了,笔锋就流畅了。王校长是一个极有教学智慧的领导,她经常和我们讨论教学,尤其是习作。从她身上我们也学到了不少妙招。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王校长就发现我们学生的作文,开篇总也写不好。于是,让我们帮助学生梳理了几种常用的作文开头模式,如开门见山式,直接入题;又如情景式开头;再如名言引入等等。让学生背诵积累这些开头,然后出示几个习作题目,让学生根据作文题目模仿着写,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集中操练,学生写的开头明显更简洁明了,能直接入题了。这个学期,备课组为了提高习作开篇的速度,在习作课上,尝试着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口头交流开头部分,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时间,又搭建平台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二:学会评改
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专利”,教师按照自己的要求与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衡量,希望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更加顺畅。但是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教师辛辛苦苦的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却见效甚微。因此,修改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质量与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加强面批指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限,如果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每一篇习作进行面批指导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往往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
首先,巡视中的即时指导。当学生在习作时,教师要有的放矢的关注一些相对薄弱的学生,当他着笔写到事情经过时,可以让他轻轻地口述过程,并适时地帮助他补充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动作、神态等,说流利了,过程清晰了,再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写完后读一读,边读边将句子写通顺,至少读3遍。
其次,批改草稿后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认真地读,读中发现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例如:文章结构上的详略不得当、事例的描写还不够具体、结尾点题有欠缺等等。发现了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对语句或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要与学生进行当面指导,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与学生交流,让他独立进行修改,改完再读,最终定稿后在草稿上写上已读几遍,并修改。学生起初对于反复修改习作是有排斥心理的,但久而久之,看到自己反复修改后的习作越来越出彩,他也会品尝到辛苦付出后的甜头,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习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在选择面批的学生上也是有所侧重和选择的,有些习作能力强的,将指导意见直接写在草稿上,由学生独立修改。面批的重点学生是一些中等偏下或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们花费的时间较长,教师要有智慧,抓住一学期中的一到两篇经典习作重点指导,帮助他们反复读、反复改,我们会发现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习得的写作方法会得到迁移,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最后,作文批改中的眉批与总评。经过一轮一轮的修改,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习作是他们的成果。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全班范围内的佳作欣赏,共同分享;年级组内的美文交流,激发习作的兴趣,并拓宽写作的思路。而对于作文本上的习作,教师则可以简单进行媒批,好词好句的适当圈画,总评则可以更个性化,表达与学生产生的共鸣,或对其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学生来说,写作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锤炼的过程,对于写作教学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刘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