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健康守护——预防中暑 - 内容 - 盛大花园小学
健康教育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夏日健康守护——预防中暑

作者/来源:卫生室    发布时间:2025-07-14

   蝉鸣渐起,暑气蒸腾,暑假的快乐模式已开启。但你知道吗?无论是在户外奔跑的孩子、公园锻炼的老人,还是在空调房里贪凉的大人,都可能被 “中暑” 这个隐形健康杀手悄悄盯上。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的儿童、老人,以及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头晕、乏力等不适缠上。今天,我们就用最易懂的方式拆解中暑的来龙去脉,教你一套科学有效的夏日防护方法。

一、什么是中暑?

   我们的身体自带一套精密的 “体温调节程序”:当环境温度升高,皮肤就会打开 “散热窗口”—— 通过出汗蒸发带走热量,血管扩张让血液加速流向体表,就像给电脑主机装了散热风扇。正常情况下,这套系统能稳定维持 36-37℃的 “舒适模式”。

   可一旦遇到极端情况:比如环境温度突破 35℃、空气湿度超过 60%,或者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产生的热量就会像 “电脑后台突然运行 10 个大型程序”,散热速度根本跟不上。这时,负责调控体温的下丘脑神经中枢会因 “过载” 而 “罢工”,体温会像失控的温度计一样飙升,全身器官在高温中逐渐受损 —— 这就是中暑的本质。

   医学上,轻度中暑是身体发出的 “黄牌警告”,而重度中暑(即热射病)则是 “红牌罚下”,其死亡率高达 20%-70%,堪称夏日里最危险的 “健康刺客”。

二、如何识别中暑?

1、轻度中暑最常见的是“先兆中暑”,比如头晕、头痛、口渴、大量出汗、浑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可能还会有点心慌、脸色发白。这时候及时处理,很快就能缓解。

2、中度中暑如果轻度中暑没重视,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超过38℃)、脸色发红或苍白、皮肤湿冷(因为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恶心呕吐,甚至四肢抽筋(缺电解质导致)。

3、重度中暑最危险的情况,体温会飙升到40℃以上,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抽搐,甚至器官衰竭,这时候必须立刻送医院,耽误不得!

三、如何预防中暑?

1、避开高温时段出门,做好防护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是10:00-16:00,这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出门,记得戴宽檐帽、穿长袖透气的薄外套,可以选宽松、透气的棉质或速干衣,别穿紧身衣、化纤面料,不透气,汗水捂在身上更难受,出汗后及时更换,避免湿衣服贴在身上着凉。还可以带把遮阳伞,尽量走树荫、屋檐下等阴凉处。

2、科学补充水分

   高温天出汗多,会流失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易导致乏力、抽筋。主动补充水分,每隔 1-2 小时喝 100-200ml,每天 1.5-2 升(约 3-4 瓶矿泉水)。我们可以选择淡盐水、运动饮料可补电解质(别多喝,含糖高),也可喝绿豆汤、酸梅汤。喝水时切记不要一次性喝太多,这样会加重心脏负担,少量多次饮水更科学。

3、饮食清淡

   高温天肠胃功能会变弱,太油、太辣的食物会加重身体负担。可以多吃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西瓜、黄瓜、番茄、冬瓜,既能补水又能补充维生素;也可以吃些杂粮粥、绿豆汤,清热又好消化。

四、万一中暑了怎么办?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头晕、心慌、大量出汗等轻度中暑症状,立刻这样做:

1、移到阴凉处:赶紧把人扶到树荫、空调房等凉爽的地方,解开紧身衣服。

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额头、脖子、腋下;如果有冰袋,裹上毛巾放在脖子或大腿根。

3、补充水分:如果意识清醒,让他慢慢喝些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如果出现体温超过38.5℃、呕吐、意识模糊、抽搐等重度中暑症状,别犹豫,立刻拨打120!在等待救护车时,继续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拭全身,但不要给患者喂水可能呛到。

   暑假的快乐,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记住这些防中暑小知识,出门做好防晒,在家注意通风,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安心享受阳光和假期啦!愿大家都能过一个清爽、安全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