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清晨的朝阳,校园里又响起了熟悉的朗朗书声,我们揣着假期的回忆,回到了充满朝气的课堂,正式开启崭新的一学期。不知面对新学期,同学们的心里是不是和老师一样藏着一些期待——想学好学科知识、想交到好朋友;也可能在满怀的期待下暗藏了一点紧张——真担心自己跟不上学习的节奏、不知道会不会有无法逾越的挑战。
同学们,无论何种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过我们一定不能被负面情绪打败,此时此刻,站在新的起点,正是我们唤醒自信、突破自我的“好舞台”。今天的心理广播,就和大家聊聊“如何自信迎接新学期”。
自信,就像我们口袋里的“小魔法”,遇到难题时能帮我们鼓足勇气,面对陌生时能让我们挺直腰板。它从不是“我必须完美”,而是“我愿意尝试,我相信自己能一步步做好”。新学期里,无论是翻开陌生的课本、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还是试着参加学校活动,就请大家把“我不敢”变成“我试试”,把“好难啊”变成“我能学”。试着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吧!
想要带着自信开启新学期,其实有几个简单又实用的小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
1. 定个“踮脚够得到”的小目标:不用一开学就给自己定“考全班第一”这样的大计划,反而容易有压力。不如拆成每天能完成的小任务:比如“每天背5个英语生词”“每天睡觉前脑海里过一遍今天所学的知识” “每周和同学分享1个有趣的知识点”。当我们一个个实现这些小目标,就像攒拼图一样,慢慢会发现“原来我能做到这么多”,自信自然就攒起来了。
2.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小提醒”:遇到挑战时,别先否定自己。比如看到数学课本上复杂的公式,别着急说“我肯定学不会”,可以对自己说“刚开始难很正常,我难大家也难;我先看懂一个例题,再试着做一道题,慢慢来就好”;一年级的同学们,如果想和新同学打招呼却有点害羞,就告诉自己“他说不定也想认识新朋友,我先笑一笑说声‘你好’,没什么难的”。这些小小的正面提醒,会悄悄赶走紧张,让自信慢慢发芽。
3. 主动“搭起温暖的小联结”:自信不是一个人“硬扛”,而是知道身边有支持我们的人。新学期里,不妨主动一点:课间和同桌聊聊喜欢的书,放学和同学一起讨论当天的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别害怕,大胆找老师问一句“这个地方我没弄明白,您能再讲一次吗”。盛大所有的老师都愿意帮助你们。当我们和老师、同学建立起暖暖的联结时,会发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这份安全感会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敢自信地展现自己。
4. 让身体“保持活力状态”:好的精神,是自信的“底气”。新学期要慢慢调整作息,9点准时睡觉,早上才能精神满满地听课;课间别总待在座位上,去走廊走一走、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和同学玩一会儿小游戏,让大脑和身体“松口气”;早餐一定要吃好,别因为赶时间饿着肚子——当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上课就更能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事半功倍,自信也会跟着“满血复活”。
当然,新学期里难免会有小挫折:比如第一次练习没做好,或者竞选班干部没成功,也许会和同伴有点小摩擦,等等。这时候别灰心,要记得“暂时没做好”不代表“我不行”。就像学跳绳,谁没绊过几次绳呢?重要的是把没做好的地方改过来,下次再试一次。每一次克服小挫折,都是在给自信“加分”。
新的学期,新的旅程,愿我们都能带着“慢慢来、我能行”的自信,在课堂上敢发言,在挑战前敢尝试,在成长中敢突破。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新学期里,收获知识,更收获满满的自信!今天的心理广播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