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文化,行动传承 - 内容 - 盛大花园小学
国旗下的讲话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重阳文化,行动传承

作者/来源:贠亚辉    发布时间:2025-10-27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当吟诵起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知道,承载着思念与敬意的重阳节,又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 “重阳文化,行动传承”,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诗、有温度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 “九” 为阳数,双九相重,故曰 “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长久长寿的含义。讲究孝道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尊老敬老”,因此,我国也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位“老人节”“敬老节”。在古代,重阳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大家会相约登高,寓意 “步步高升、避灾祈福”;会把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在身,祈求驱邪避祸;还会赏菊花、饮菊花酒,因为菊花在深秋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除了王维的诗,孟浩然也曾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描绘了重阳赏菊的闲适;李清照的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则道尽了重阳时节的细腻情思。

   随着时代变迁,重阳节的习俗也在悄悄变化,但不变的是 “敬老爱老” 的核心。如今,重阳节被赋予了 “老年节” 的新意义:社区里会组织敬老活动,给老人送上关怀;家里不再只是插茱萸、饮菊酒,更多的是我们陪爷爷奶奶唠唠家常,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古人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份尊重长辈、关爱老人的心意,从千年前的诗句里,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小学生,了解重阳,是读懂诗里的传统;践行重阳,是把 “敬老” 放进行动里:帮爷爷搬一把椅子,听奶奶讲一段往事,给家里的老人递上一杯热茶,甚至在遇到邻居长辈时道一声真诚的问候。如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有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可以打打电话,送上我们的问候、关心与思念。这些小事,都是对重阳文化最好的传承。

   同学们,诗里的重阳藏着文化的根,心中的敬老连着温暖的情。这个重阳节,让我们不只记得 “遥知兄弟登高处” 的诗句,愿我们都能做重阳里的小暖阳,用小小的手、暖暖的心,把爱和敬意,轻轻送到每一位长辈身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