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足口 安心过秋季 - 内容 - 盛大花园小学
健康教育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远离手足口 安心过秋季

作者/来源:卫生室    发布时间:2025-10-31

   随着气温转凉,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手足口病也悄然进入秋季发病小高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守护自身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一起筑牢健康防护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核心特征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以及手、足、臀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疹。多数患者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少数情况可能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格外重视。在我国,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集中在每年4-6月,而10-11月的秋季,因气温、环境等因素影响,会出现第二个发病小高峰。

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明显的阶段性,大家可对照观察:

   发病初期: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精神疲倦或咽喉肿痛等不适,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发病1-2天后:口腔内(舌头、牙龈、两颊内侧等部位)会出现细小红点,随后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感明显,可能影响进食。

   皮疹特点:手掌、脚底是皮疹高发部位,皮疹通常无瘙痒感,部分会伴随水疱;臀部、膝盖、手肘甚至躯干等部位也可能零星出现。

整体来看,手足口病病程较轻,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7-10天可自行痊愈,家长和同学们无需过度恐慌。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较强,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黏膜疱疹液,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餐具、衣物等;

   呼吸道传播: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

   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肠道病毒后,部分人会出现明显症状,部分人则为无症状感染者,但两者均具有传染性,因此做好个人防护尤为关键。

四、日常预防小贴士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重在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具体可做到以下几点:

1、严把“手卫生”关:触摸口鼻前、进食前、便后、打喷嚏或咳嗽后,务必用流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2、 规范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用过的纸巾需包裹好及时丢弃。

3、增强自身免疫力:日常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提升身体抵抗力。

4、远离感染风险区: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多到户外开阔处晒太阳。

5、保持环境整洁:居家或校园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清新;定期对玩具、餐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6、及时就医隔离:若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疑似症状,要立即就医检查。确诊后需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通常不少于1周),并及时告知班主任;康复返校时,须携带医院开具的返校证明,经确认后方可进校,避免交叉感染。

   同学们,健康是快乐成长的基础,预防手足口病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我们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起,主动做好防护,不给病毒可乘之机,携手守护健康,让校园生活更安心,让成长之路更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