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的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发期,10—12月是发病的小高峰。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多,首先就是呼吸道的传播,患病的学生口腔里有疱疹,破溃以后,大量的病毒释放至口腔里面,在说话、打喷嚏的过程中,就会有大量的病毒排出,经过这样的途径造成呼吸道的传播;也可以经消化道传播,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就会进过消化道传染上。另外就是接触传播,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涕、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物体表面等或环境而感染。一般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临床主要表现是什么
绝大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颊炎。
手足口病的疹子和其他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黄豆大小水泡、半球状,泡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
一般水痘的水泡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泡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泡;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昆虫叮咬后出现水疱、丘疹和风团,分布在胸背和四肢,有剧烈瘙痒。
预防手口足病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勤洗手,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六步洗手法”
2、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传染病高发季建议出门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4、教室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5、素有脾胃积热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此病毒的侵袭,所以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补充水份和维C,多喝水、勤喝水。
6、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手足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为手足口病的学生应居家隔离休息两周,并复诊开具返校证明才可返校。
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