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 - 内容 - 盛大花园小学
健康教育
  栏目列表:
  内容搜索:

不能包含特殊字符
  时间搜索:
从:
到:
格式:YYYY-MM-DD
例如:2002-07-07

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0-03-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该疾病正式命名为CO VID-19。2020年1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进行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 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 都属于β属冠状病毒。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一、传染源

   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

四、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五、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有咳嗽或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营养充足,适度运动;咳嗽或打喷嚏要用手帕、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

3、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新闻媒体了解疫情动态,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七步洗手法: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清洗,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七步洗手法口诀是:内一外一夹一弓一大一立一腕。

01-.jpg

(2)需要洗手的时刻:在外出回来、吃饭前、上厕所后、接触眼鼻口前、咳嗽或打喷嚏后、佩戴口罩前、摘脱口罩前后、接触高频次公共物品(电梯按钮、扶手、打卡机等)后、接触过动物后、感觉手脏时等情况下要洗手。

(3)口罩的选择及佩戴方法:佩戴口罩前应洗手,检查口罩使用有效期和外包装,外包装损坏或超过有效期,禁止佩戴。佩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颜色深的一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正对面部,或者褶皱朝下。医用口罩上有鼻夹金属条,金属条在口罩的上方。佩戴时先将手洗干净,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两侧的绳子挂在耳朵上;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要求口罩覆盖口、鼻、下颌。

02-.jpg

(4)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摘脱和丢弃的方法

1)脱下口罩时避免触碰口罩外侧,用手抓着系带取下,避免细菌或病毒黏附到手上,以手为媒介扩散。

2)不建议将摘下来的口罩直接塞进口袋里或丢弃,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护理人员用过的口罩按照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

   同学们,寒冬总会过去,待春暖花开我们一起相守校园,共同努力,共同学习。

卫生室